言及翻译理论,貌似只有和晦涩难懂、高深莫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高大上,再提严复的“信达雅”,好像就跟不上理论的前沿;再谈奈达的“功能对等”,俨然就无法在译界立足.于是,后结构、后现代以及后殖民等一些词语备受翻译书籍的青睐,德里达、斯皮瓦克以及霍米巴巴等一些翻译理论家成为一些翻译书籍必研究的人物.这些理论,我们不能一概否定与怀疑,但它们在指导翻译实践方面,确实存在着一种樊篱.这种樊篱在我国亟须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亟待突破的.由刘季春编著的《基础笔译》一书恰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产物,它以“翻译观念”为轴,突破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樊篱,避免了理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