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群众"概念渊源考析与中国化演变
作者:
李永杰;潘沁
期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4):14-21 ISSN:2096-8132
作者机构:
[李永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永杰]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研究基地;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群众";概念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大多只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看不到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唯物史观创造性地改造了"群众"概念,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马克思也看到了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会造成群众特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需要组织和教育群众,为此列宁还提出了"灌输"理论.唯物史观"群众"概念进入中国之后很快被用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主张宣传群众、唤醒群众,激发了蕴含在群众中伟大的革命力量,并提出"群众路线"."群众"概念在中国化过程中深刻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形成了"群众路线"的政治话语.
语种:
中文
展开
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概念的发生学考察
作者:
潘沁;靳书君
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40(4):36-44 ISSN:1673-2359
作者机构: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靳书君]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原创概念;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劳动力商品
摘要:
在发生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史,集中凝练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之后五年中原创概念的发生过程。从1844年开始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历时三年在社会历史论域原创了本体论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使...展开更多 在发生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史,集中凝练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之后五年中原创概念的发生过程。从1844年开始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历时三年在社会历史论域原创了本体论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使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物质生活条件”“人的对象性存在”“人们的存在”等表述,以至定型为“社会存在”概念,表达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并将“物质活动方式”的表述厘定为“生产方式”,指称人的生命活动方式,界定了社会存在最重要的内容。为了分析人的社会存在,他们又历时四年原创了社会分析的结构性概念。马克思把物质交往关系作为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初始关系划分出来,先后用“物质的生活关系”“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生产的社会关系”等表述,直至提炼出“生产关系”概念;恩格斯则把“市民社会”比拟为“人工大厦基础”,进而表述为“交往形式的总和”,并与马克思一起提炼出“(经济)基础”概念。进而,逐步扬弃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商品话语,历时五年初创了劳动力商品概念,展露最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表达人的社会存在现实样态和主体本质辩证发展的旨向性概念。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精准扶贫方略形成的实践基础
作者:
潘沁
期刊:
兰州学刊,2023年(12):124-133 ISSN:1005-3492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精准扶贫;实践基础;基本方略
摘要:
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的形成,离不开治国理政的地方实践基础。从知青岁月切身识贫,到利城富乡振兴高产穷县,到带...展开更多 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的形成,离不开治国理政的地方实践基础。从知青岁月切身识贫,到利城富乡振兴高产穷县,到带领闽东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再到主政浙江帮扶致富,直到新时代全面发起脱贫攻坚战,心系贫困群众和扶贫开发,是贯穿习近平施政实践的一条红线,沿着这条红线就扶贫脱贫问题,接续成出题、应题、破题、解题和答题的逻辑链条。精准扶贫方略酝酿、形成、成熟和定型,是习近平扶贫工作实践的历史逻辑和理性认知逐步深化的思想逻辑相统一的产物。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先锋队”概念的考证与疏义
作者:
潘沁;王梦毅
期刊:
传承,2022年(02):47-53 ISSN:1673-9086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先锋队”;概念变迁;中国共产党
摘要:
“先锋队”从“先锋”这个词语发展而来。在中国古代典籍和法国著名的《拉鲁斯词典》中,“先锋”是一个军事术语。在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们那里,“先锋”一词在政治、艺术领域起某种特殊作用。马克思在革命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先锋队”概念,指称革命中具有社会民主思想的一批人。列宁在此基础上,把“先锋队”的内涵发展成为政党政治组织。“先锋队”由国外翻译到国内,指起带头作用的一般组织和政党组织。“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受马克思主义“先锋队”理论的影响,并将理论付诸实践,建立了具有“先锋队”性质的中国共产党。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史学术范式刍议
作者:
潘沁
期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05):27-36 ISSN:2096-8132
作者机构: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概念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范式
摘要:
战后德语地区的语言学转向促使概念史研究在德、英、法诸国登上学术宝座。西欧概念史研究的众多概念拥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东亚是近代西学东渐也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东传的必经之路,其概念史研究考证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术语渊流;中国概念史是东亚汉字圈概念史研究的重中之重,从文化史、观念史、思想史、社会史等延展的研究理路为马克思主义概念中国化的研究展示出多重历史面相;近年来,中共概念史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概念史研究提供了直接借鉴。当下马克思主义概念史研究重视历史语境中的意义生产,对承载概念的语言材料考证不足,尚未实现概念史意义上的知识考古。打造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史学术范式,亟需将概念史研究全面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接续东亚概念史的术语渊流研究,拓展中国概念史的多重历史面相,借鉴中共概念史的意义生产脉络,明确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史的研究对象、研究素材和研究方法,以概念为主线构建马克思主义语义发展史。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共产党宣言》革命概念传播与中国化
作者:
戴俊潭;潘沁
期刊:
兰州学刊,2022年(11):5-13 ISSN:1005-3492
作者机构:
[戴俊潭]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革命;概念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拉丁词revolutio在14世纪进入英语,演化出revolution词形,经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语义涵化,词义在包容暴力的同时变身为完全的褒义词。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将Revolution定位为各阶级围绕国家政权的最高斗争形式,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第二章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内容的一段话,70年后被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摘引阐发,在反复的汉译过程中成为中国人理解革命概念的经典论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一般汉译为“叛逆”“国变”“变乱”“起义”“起事”,之后在日语中获得近代意义的“革命”一词回归汉语,19世纪末除了清廷官方坚持用“变革”一词,中国学界和社会上已将“革命”作为revolution的通用译词。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家从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中译出“共产的革命”,至辛亥时期已推广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概念的广义。之后经朱执信、成舍我、陈望道、徐六几、李达、李乐天等累译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理解和运用革命概念的能力提升,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和红四军《共产党宣言》。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在实践基础上对革命问题的理解,又与《国家与革命》汉译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的系统阐发融会贯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概念分析工具。
语种:
中文
展开
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及其中国化考辨
作者:
潘沁;党雪华
期刊:
今古文创,2021年(41):68-69 ISSN:2096-8264
作者机构:
[潘沁; 党雪华]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自然观
摘要:
"自然"概念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对"自然"概念下了定义。马克思从辩证的角度理解自然,把自然解释为"自在自然""人自身的自然"和"人化自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的著作在国内介绍、翻译出版,马克思自然观逐渐被我国学者研究并应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
语种:
中文
展开
扬弃概念在汉语语境中的生成与诠释
作者:
李永杰;潘沁
期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02):13-20 ISSN:2096-8132
作者机构:
[李永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扬弃;汉语语境;概念史;马克思主义
摘要:
扬弃概念形成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一概念,并使之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这一概念最初借入日译词"廃止"进入汉语语境,译作"废止",中国共产党内一般译作"废除""消除""消灭",更有党外知识分子陈瘦石译为"没落"等,这些汉译词都没有译出德语词Aufhebung中的"保留、保存"的内涵。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的深入理解,Aufhebung的汉译词进一步精准化,最显著的标志:一是1940年吴亮平在其《反杜林论》中将此概念校译为"扬弃";二是1978年成仿吾以多个德文版《共产党宣言》逐字逐句校译,最终译为"扬弃"。
语种:
中文
展开
冯·诺伊曼的科技哲学思想及其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启示
作者:
潘沁;阳海音;党雪华
期刊:
兰州学刊,2020年CSSCI(08):14-23 ISSN:1005-3492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阳海音;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冯·诺伊曼;自动机;人工智能
摘要:
冯·诺伊曼的科技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自动机理论中。为了实现机器智能的自动化,冯·诺伊曼探究自动机理论背后的逻辑,把生物目的性思想用于人工自动机,主张把逻辑学、生物学和复杂性科学多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他的思想对当代人工智能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开启了人工智能生物学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复杂性科学研究视野。
语种:
中文
展开
以身心语言程序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效果初探
作者:
潘沁
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8):104-105 ISSN:1674-9324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1;[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身心语言程序学;信息接受模式;内感官;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身心语言程序学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意译,是对人类主观经验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其中NLP信息接受模式分析理论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问卷来分析受教育者的信息接受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以提高教育效果。
语种:
中文
展开
辩证法概念在汉语语境中的生成、理解与运用
作者:
李永杰;潘沁
期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03):21-27 ISSN:2096-8132
作者机构:
[李永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辩证法;汉语语境;概念;理解
摘要:
辩证法概念在西方拥有久远的历史谱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思想家.马克思在辩证法概念史上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结合,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中国古汉语中并没有辩证法一词,但中国拥有丰厚的辩证思维的历史资源,这是唯物辩证法概念被中国人接受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唯物辩证法概念的过程就是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过程.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五大机制建设
作者:
阳海音;潘沁
期刊:
人民论坛,2019年(7):124-125 ISSN:1004-3381
作者机构:
[阳海音;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机制建设
摘要: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机制建设,高校要加强课程融入、文化陶冶、实践内化、制度保障、研究解读五大机制建设,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单一载体向多元载体、显性灌输向多维渗透、单一渠道向协同育人、知识教化向价值引领的转变。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现代计算机理论中的毕达哥拉斯主义
作者:
潘沁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42(6):49-53 ISSN:1001-4799
作者机构: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现代计算机理论;自动机理论;毕达哥拉斯主义
摘要:
现代计算机理论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是毕达哥拉斯数学自然观的产物。计算机结构体现了数学助发现原则。现代计算机模型体现了形式化、抽象性原则。自动机的数学、逻辑理论都是寻求计算机背后的数学核心顽强努力的结果。
语种:
中文
展开
神经语言程序学沟通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潘沁
期刊:
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年(11):6-7 ISSN:1671-0568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身心语言程序学;沟通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摘要:
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认知心理学,它的语言沟通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效果,倾听学生语言背后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运用恰当的语音语调以及身体语言配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收效果;课堂上需不断地调整沟通模式,因为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回应。
语种:
中文
展开
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对复杂性问题研究方法的贡献及其影响
作者:
潘沁;阳海音
期刊:
系统科学学报,2015年23(4):26-28 64 ISSN:1005-6408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30023;[阳海音;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冯·诺伊曼;复杂;复杂性
摘要:
冯·诺伊曼提出了度量复杂性的——"逻辑深度"概念,倡导了复杂性分析法——数值方法,并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了元胞自动机。元胞自动机是简单规则导致复杂性"涌现"的范例,其自动机理论对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