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结合肾病Meta分析
作者:
周威;林添昌;张怡
期刊: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42(06):778-785 ISSN:1001-5817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福建省武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 武平 364300;[林添昌] 福建省武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张怡;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中医辨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2型;Meta分析
摘要:
目的 借助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系统比较2型糖尿病结合肾病的中医辨证后使用中药联合常规疗法与常规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照糖尿病肾病相关标准建立本次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2010—2018年公开发表的研究中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结合肾病的相关完整文献,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11篇文献符合要求.对文献中有效率、显效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为评价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 表明,中药组、对照组均能良好地治疗2型、Mogensen 3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改善UAER、FBG等指标;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性提高、UAER显著性降低、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结合中医科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有良好效果.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高校数字化课程平台中《言语治疗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作者:
何艳红;史艳莉;张红菱;聂蓉;周威;...
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8年26(5):532-536 ISSN:1006-7299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武汉, 430026;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体育学院;[何艳红; 史艳莉; 张红菱; 聂蓉;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武汉, 430026;[张敏]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关键词:
学习方法;教学设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治疗学;数字化;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
目前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traditional learning,T-Learning)已经无法满足医学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如何帮助学生汲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把握学科动态,加强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B- Learning)是继电子化教学(electronic learning,E-Learning)模式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E-Learning作为一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自定义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E-Learning 教学模式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较高的辍学率,学习的易干扰性,人际交互的缺乏,知识掌握的碎片化,缺少定制课程等一系列问题.2000 年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指出:E-Learning 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学习和教学,不能取代课堂教学[1].学者们对 E-Learning教学进行反思后提出了"B- Learning"教学理念,即传统教学(T-Learning)和电子化教学(E-Learning)的结合.田世生指出,T-Learning和E-Learning并不是简单意义的结合,"混合式"的内涵,应该是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2].混合学习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最终达到最优的教与学效果,这样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
语种:
中文
展开
左卡尼汀对冠心病PCI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
陈汉想;李琦;周威;彭超华
期刊: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25(8):13-16+20 ISSN:1674-4721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护学院,湖北武汉,430023;[陈汉想; 李琦; 周威; 彭超华]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左卡尼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肌保护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2月符合标准拟行PCI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PCI治疗并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47.50 mg,1次/d)、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40 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前加用左卡尼汀2.0 g静脉滴注,术后1次/d,连续7d.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FF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LVEF指标均高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的CK-MB、cTnI、CRP、BNP、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对冠心病行PCI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脏功能.
语种:
中文
展开
左卡尼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
陈汉想;李婧;李琦;周威;彭超华
期刊: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34(3):349-351 ISSN:1009-5519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护学院,湖北武汉,430023;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4;[李婧]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陈汉想; 李琦; 周威; 彭超华]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左卡尼汀;冠心病;内皮;血管;-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2014 年 4 月至 2016 年 12 月符合标准的 60 例冠心病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 2.0 g 静脉滴注, 每天 1 次, 连续 7 d.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24 h、 7 d 的一氧化氮 (NO) 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水平, 统计两组患者随访 3 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NO 和 CGRP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NO 和 CGRP 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NYHA 3~4 级) 和再入院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再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例及病死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够保护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语种:
中文
展开
蜂胶可吸收成分及其特征单体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作者:
周威;张奇峰;徐凯;许红梅;程清洲
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7年36(1):44-47 ISSN:2095-7386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420023;[徐凯; 张奇峰; 程清洲; 许红梅;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蜂胶;可吸收成分;心肌细胞凋亡;白杨素;高良姜素
摘要:
观察蜂胶可吸收成分及其特征黄酮单体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保护作用。从大鼠灌胃蜂胶提取物及其特征单体白杨素、高良姜素30 min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制备含蜂胶及特征单体的血浆。提取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并培养,采用阿霉素制备心肌细胞凋亡模型;将制备的蜂胶及白杨素、高良姜素的血浆与心肌细胞混合,使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进行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蜂胶提取物、白杨素、高良姜素组可吸收成分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胶提取物组效果较好,蜂胶可吸收成分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
语种:
中文
展开
蜂胶血液移行成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
张奇峰;周威;章琪;许红梅;程清洲
期刊: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7年39(2):87-89 ISSN:1001-5817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23;[章琪; 张奇峰; 程清洲; 许红梅;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蜂胶;血液移行成分;白杨素;高良姜素;心肌细胞
摘要:
目的 观察蜂胶及其特征单体血液移行成分对离体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连续灌胃蜂胶提取物及其特征单体白杨素、高良姜素7d,最后一次灌胃45min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制备含蜂胶及其特征单体移行成分的血清。提取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并培养,采用阿霉素(DOX)制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代谢率法研究心肌细胞存活率;用过氧化氢(H_2O_2)制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测定不同样品中心肌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蜂胶提取物组、白杨素组、高良姜素组能明显改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P〈0.05)。H_2O_2心肌细胞损伤实验结果表明,蜂胶提取物组较模型组LDH、MDA生成量降低,SOD活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杨素组、高良姜素组的LHD、MDA和SOD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典剂量下,蜂胶血液移行成分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减轻阿霉素、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白杨素、高良姜素可改善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无关。
语种:
中文
展开
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对抑郁模型小鼠抗抑郁效应及其机制
作者:
周天;李辉;凃中一;周威
期刊:
医药导报 ,2016年35(4):327-330 ISSN:1004-0781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武汉,430023;[周天; 凃中一; 周威; 李辉]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抗抑郁;内分泌激素
摘要:
目的:研究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对模型小鼠抗抑郁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制备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成人用推荐剂量10 g?d-1折算成对应的小鼠用量进行灌胃给药。将80只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 CUMS)结合孤养建立小鼠抑郁模型,观察造模后小鼠的外在表现。饲养21 d后眼眶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的含量;5-羟色胺及ACTH在脑组织中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浆中T3、T4、ACTH[(1.203±0.042),(44.80±2.21),(11.27±0.50) ng?mL-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小鼠[(0.794±0.028),(24.87±1.25),(7.04±0.24) ng?mL-1]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5-HT含量(146.87±10.96) ng?L-1较正常对照组(237.11±21.87) ng?L-1显著降低,ACTH浓度(58.94±4.46) ng?L-1较正常对照组(38.89±2.26) ng?L-1显著升高(P<0.05)。在?药典?推荐剂量下,石菖蒲乙醇组、环己烷组、三氯甲烷组血浆中T3[(0.824±0.067),(0.812±0.051),(0.943±0.049) ng?mL-1]、T4[(25.97±1.96),(27.53±1.88),(31.26±1.97) ng?mL-1]、ACTH[(7.21±0.40),(7.58±0.39),(8.69±0.42) ng?mL-1]较模型对照组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中5-HT[(219.59±10.48),(202.19±11.95),(186.96±10.29) ng?L-1]较模型对照组含量显著升高,ACTH含量[(41.65±2.65),(44.87±2.95),(47.75±3.06) ng?L-1]较模型对照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CUMS抑郁模型小鼠表现出典型的抑郁症状,且与T3、T4、ACTH、5-HT等内分泌激素具有关联性。石菖蒲提取物及其低极性部位(环己烷、三氯甲烷组)在?药典?推荐剂量下能部分纠正抑郁小鼠内分泌失常,是石菖蒲具备抗抑郁效应的因素之一。
语种:
中文
展开
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图谱与抗抑郁效应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
朱珍斌;李辉;周天;周威
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年31(6):2363-2366 ISSN:1673-1727
作者机构:
[朱珍斌; 李辉; 周天;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武汉, 430023
关键词:
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液相图谱;抗抑郁
摘要:
目的:研究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图谱与抗抑郁效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制备石菖蒲不同极性部位。采用梯度洗脱法建立石菖蒲原药材及不同极性部位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并确认图谱中特征峰及对应特征峰之间的峰面积数据关系。运用小鼠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等小鼠行为学实验,观察口服石菖蒲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抑郁效应。结果:石菖蒲环己烷、氯仿部分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及游泳不动时间。石菖蒲抗抑郁效应与特征峰具有关联性。结论:石菖蒲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主要抗抑郁效应来源于于环己烷及氯仿部位。
语种:
中文
展开
Explorator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gene sequencing in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C virus
作者:
Wang, Y.;Tan, X. D.* ;Zhou, C.;Zhou, W.;Peng, J. S.;...
期刊: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2016年144(14):3080-3090 ISSN:0950-2688
通讯作者:
Tan, X. D.
作者机构:
[Ni, Z. L.; Liu, B.; Wang, Y.; Tan, X. D.] Wuhan Univ, Sch Publ Hlth, Wuhan 430071, Hubei, Peoples R China.;[Zhou, C.]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 Publ Hlth, Dept Epidemiol, Baltimore, MD USA.;[Peng, J. S.; Zhou, W.] Wuhan Ctr Dis Control & Prevent, Wuhan, Hubei, Peoples R China.;[Ren, Y. S.] Wuhan Univ, Inst Basic Med Sci, Wuhan, Hubei, Peoples R China.;[Yang, F.] Hubei Univ Chinese Med, Dept Nursing, Wuhan, Hubei,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Tan, X. D.] W;Wuhan Univ, Sch Publ Hlth, Wuhan 430071, Hubei,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Genetic diversity;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people who inject drug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摘要:
Social networks facilitate the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PWI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how certain network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ed to HCV infections in PWID and to determine the most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for HCV transmission in a network of PWID. PWID (N= 80) from central China were recruited from a previous follow-up case-control study. Demographic and behavioural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rom a computerized database for each group. HCV RNA was extracted from blood specimens. Sequenc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phylogenetic tree and to determine genetic distances. Socio-metric social links were established between participants. Network measur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UCINET. Three HCV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covering five subtypes. The density of the social networks for the whole sample (N = 80), case group (n = 31) and control group (n = 49) was 0.038, 0.054 and 0.008, respectively. PWID infected with HCV were in frequent contact with others within their group. There were four pairs of nodes with genotypic distances of 0.000 that were identified and clustered in subtypes 6a and 1b; each subject pair was linked and found in one clique. Three of the five most active nodes were infected with HCV. These three nodes served as a bridge, contributing to the connection of other nodes. These findings identif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for HCV transmission in PWID based on their frequent contact with others in the network. These results provide data that could be used for modelling HCV transmission patterns and in public health policies.
语种:
英文
展开
蜂胶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
作者:
刘梁;陈新;周威
期刊: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年(11):26-28 ISSN:1005-6521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刘梁; 陈新;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蜂胶;黄酮;结合
摘要:
研究蜂胶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及方式;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通过比较不同浓度ctDNA与蜂胶黄酮化合物反应后的吸光度变化,根据吸收曲线得出黄酮化合物与ctDNA在不同条件下的结合常数;加入ctDNA后蜂胶黄酮的吸光强度明显下降,出现减色效应,不同pH条件下,黄酮和ctDNA的结合常数也不同;蜂胶黄酮可以和ctDNA发生有效结合,结合强度受pH变化的影响。
语种:
中文
展开
石菖蒲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高效液相图谱与抗抑郁效应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
周雅菲;朱显婷;邓雨晴;周威
期刊:
重庆医学 ,2015年(32):4490-4492 ISSN:1671-8348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武汉,430023;[邓雨晴; 周雅菲; 周威; 朱显婷]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石菖蒲;AB-8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高效液相图谱;抗抑郁
摘要:
目的研究石菖蒲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高效液相图谱与抗抑郁效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制备石菖蒲不同部位。采用梯度洗脱法建立石菖蒲原药材及不同树脂洗脱部位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并确认图谱中特征峰及对应特征峰之间的峰面积数据关系。运用小鼠悬尾实验(TST)、游泳实验(FST)等小鼠行为学实验,观察口服石菖蒲及不同树脂洗脱部位抗抑郁效应。结果石菖蒲原药材及不同AB-8树脂洗脱部位的特征图谱具有特征共有峰。石菖蒲大孔树脂90%及70%乙醇洗脱部分能显著缩短TST和FST。石菖蒲抗抑郁效应与特征峰具有关联性。结论石菖蒲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主要抗抑郁效应来源于AB-8树脂70%及90%乙醇洗脱部位。石菖蒲液相特征图谱及相关峰数据关系可用于衡量石菖蒲的抗抑郁效应,为今后石菖蒲用于抗抑郁效应研究及开发提供依据。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黄炭的抗腹泻作用
作者:
史艳莉;颜巧元;周威;郭利;李翠娥;...
期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年35(11):996-1000 ISSN:1001-5213
作者机构:
[史艳莉; 周威; 郭利; 凃中一; 李伟伟]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颜巧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李翠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孙莉]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关键词:
大黄炭;腹泻;肠道菌群;传输功能;肠黏膜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炭对腹泻模型小鼠的抗腹泻作用。方法: 利用番泻苷A 诱导建立致KM 小鼠腹泻模型,给予大黄炭4g·kg~(-1)·d~(-1)灌胃处理7 d,采用炭墨推进实验方法,研究大黄炭对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 通过截取小鼠大、小肠称取干、湿重,研究大黄炭对不同肠段水分吸收的作用;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培养,研究大黄炭对肠道菌群的作用; 运用显微镜观察大黄炭对腹泻模型鼠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腹泻小鼠给予大黄炭干预后,腹泻指数0. 43 ± 0. 16较腹泻组1. 43 ± 0. 23明显减少(P < 0. 05); 小、大肠的水分含量也出现明显的降低(P < 0. 01); 肠道蠕动显著减缓(P < 0. 05); 肠道球菌数量明显下降(P < 0. 05),肠杆菌呈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鼠小肠黏膜水肿显著减轻,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明显增加,绒毛排列规整。结论: 大黄炭是通过抑制肠道蠕动及肠道菌群生长、保护肠黏膜和减少分泌功能而达到抗腹泻的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瞿永华;黄万琪;杜丹丹;刘立;周威
期刊:
科教导刊 ,2015年(03):136-138 ISSN:1674-6813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23;[黄万琪; 杜丹丹; 刘立; 瞿永华;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
我校为省属普通高校,2009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定位,现从教育观念、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对传统的人体生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语种:
中文
展开
鄂产蜂胶的抗氧化效能研究
作者:
何佳丽;周威;程清洲;瞿永华
期刊: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02):204-205 ISSN:1673-5846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何佳丽; 程清洲; 瞿永华; 周威] 武汉轻工大学
关键词:
蜂胶;D-半乳糖;抗氧化;血液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血液中抗氧化酶含量来研究蜂胶(PROPOLIS)的抗氧化效能。方法采用D-半乳糖制作的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灌胃30d后,检测抗氧化酶相关指标。结果各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血液中SOD、GSH-PX的活性,并能降低MDA的含量。结论蜂胶(PROPOLIS)具有较好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武汉3所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
夏启健;黄万琪;郭利;黄黎明;李家新;...
期刊:
中国学校卫生 ,2013年34(9):1104-1106,1110 ISSN:1000-9817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430023;中国地质大学医院;湖北工业大学医院
关键词:
健康状况;因素分析,统计学;全体教工,院校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健康影响因素,为改善与促进高校教师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3所高校教师共1568名,进行健康体检及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武汉高校教师体检异常率前3位是肝胆脾肾彩超、血脂和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8.84%,36.61%,16.65%.高校教师体检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是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师的患病率增加,且所患疾病种类增多.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饮酒、睡眠时间、入睡情况、运动5项因素对教师群体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武汉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健康状况,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师健康水平的提高.
语种:
中文
展开
柳州自制饮料类食品市场现况及分析
作者:
刘永逸;周威
期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24(4):113 ISSN:1006-2483
作者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柳州,545001;武汉轻工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
定型包装饮料;食品市场;柳州;餐饮企业;新鲜蔬菜;清洗消毒;消费者;咖啡厅
摘要:
自制饮料是指以新鲜蔬菜或水果为原料,经过人工挑选、清洗消毒、漂洗、沥干、整理、机械榨汁而成的没有采取任何的杀菌措施,供消费者饮用的非定型包装饮料[1].在现有的餐饮企业、茶饮店、咖啡厅等,均有自制饮料;餐饮企业自制饮料消耗量呈逐步增多的趋势[2-3].由于果蔬汁饮料因为其营养丰富,如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系统不完善(包括防微生物污染等),就会使产品中存在着食品安全风险及危害,给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4].从现有研究资料表明,自制饮料的卫生学状况不容乐观[5-7].
语种:
中文
展开
不同学科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
潘敏;石丽;周金莲;李丹;袁琼;...
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5年9(44):54-55 ISSN:2095-4344
通讯作者:
Zhou, W.
作者机构:
[李丹; 周威; 石丽; 袁琼; 潘敏; 周金莲; 黄万琪] Medical College,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Hubei Province, China
通讯机构:
[Zhou, W.] M;Medical College, , Wuhan 430023 Hubei Province, China
关键词:
大学生;应对方式;调查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学科在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效果.方法:于2004-09/10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45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专业分为工科和医科.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应进行应对方式调查,问卷有62道题目,回答"是"或者"否",当回答"是"时则要接着选择应对方式"有效","比较有效"或"无效".评分方法是采用分量表统计记分的形式,分量表分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项积极应对方式和自责、退避、幻想3项消极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前没有"-"者,选"是"得1分,有"-"者,选"否"得1分.结果: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合格问卷423份,有效率达94.0%.①医科学生与工科学生应对方式无明显差异.②不同性别学生"解决问题"项目中,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8.88±2.77),(7.79±3.24),P<0.05];在"求助"项目中女生得分高于男生[(5.78±2.43),(4.88±2.40),P<0.05];而3项消极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比较均无统计意义.③在分量表"解决问题"和"求助"中应对方式有效(36.2%,32.5%)与比较有效(52.6%,53.6%)总人数比例超过85%;"合理化"中应对方式有效(36.2%)与比较有效(44.8%)总人数比例超过80%;分量表中积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明显超过消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无效的人数比例也高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无效的人数比例.结论:不同学科在校大学生采用应对方式差别不大,男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女生则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运用积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高于运用消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
语种:
中文
展开